今天要來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最近剛讀完的一本書:

「覺醒的你」作者是麥克辛格

(The Journey Beyond Yourself: The Untethered Soul. By Michael A. Singer)

螢幕快照 2019-03-03 下午2.58.35.png

雖說是剛看完,其實這本書在我看完之前,

已經看過四遍,第五遍的時候終於能開始動筆寫筆記。

 

這本書閃閃發亮的外觀,靜靜的在圖書館的新書架上吸引著我,

我經過它至少三次以上,都沒有人借走的意思,

不知怎的,好像有種因緣際會的感覺,所以我就帶它走了。

更妙的是,我讀第一遍的時候,根本不懂我看到了什麼,

只覺得翻譯的書好生硬,根本讓我想直接去買原文的,

畢竟書的封面上寫著「暢銷百萬,歐普拉的床頭靈修書」,

哇哇!來頭這麼大的書,竟然讓我看不懂!?

隱約只覺得其中部分的敘述彷彿有些跟我對頻的感覺,但是又讀不下去!?

從來沒有這麼奇怪的感受。

於是這本書引起我的好勝心,看我在最後寫筆記之前竟然看了四遍,

就知道,這本書,如果沒有慧根,真的不好懂。

 

但是,爲什麼我要推薦這本書呢?

其實這本書一開始敘述的是我們都有感受的情況,

我們平時常常會有不只一個聲音在內在跟我們說話,

而去理解這個聲音的用意就是進入更深層了解自己的開端。

而書中分成五部,隨著每一部的進展,

漸漸地帶著讀者進入活得自在、中庸的道上。

每個人讀到會有感應的地方或許不同,

我就以我最有感覺的兩章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前面四部其實累積了很多的觀念,要能除去自己心中的刺,活的自由,

不要只活在自己覺得安穩的情況,情況一不如意就失控等。

到了第五部「活出生命」時,我已經跟著作者的方法轉過四遍了,

而第五部一開始的「15  你想要真正的快樂嗎?」

我想大部分的人的回答一定是「當然想呀!」

我的答案當然也是肯定的,但根據作者的說法,我們都不是認真的。

「問題不是『快樂是不是你能控制的』,它當然在你的掌控之中,

只不過,當你說你願意保持快樂時,不是認真的。你想要限定它,

想要說只要這事件不發生,只要那件事真的發生,你就願意快樂。」(p.175)

是呀!因為我們限定了快樂的條件,所以所有會干擾、影響快樂條件的事,

都會影響、改變我們的認知、心情。

所以作者只接指出,

「事件無法決定你會不會快樂,它們只是事件。

決定會不會快樂的,是你。」(p.176)

 

其實,這些句子我看了頗久,阿不都在說大話,

真有那麼好做到不就天下太平了!?

但是我內心的反駁聲音又是從何而來?

就回到第一章裡提到的我們內在的聲音,

那個試圖幫我們築好牆、提供安全環境的自我了。

所以就又回到,我們真的想在任何情況下都選擇快樂嗎?

事件,一定都會發生,順我們意的、不順我們意的。

作者要我們讓這些情緒升起、觀察、流逝,

情緒、事件過了,我們還是我們。

不要把這些情緒留在身體內,這只會阻擋我們感受能量、感受愛。

 

所以,我的作法就是,情緒內的騷動一起,

我就深吸口氣,盡量想像自己往後退到腦袋瓜中間偏後的地方,

以觀察者的角度來看自己身體的反應,

心跳變快了、想要發表意見、想用怒氣簡化討論、

想要使用手段控制結果、身體發麻的想逃離現場。

不!後來什麼都沒發生,

把自己和事件稍稍拉開後,冷靜下的兩秒間,

我決定再深吸一口氣,沒事的!

神奇的是,因為沒有發脾氣,和家人的衝突就變少了?

連假在家通常都是家人摩擦較多的時候,這次連假竟然要全身而退!

也或許因為我的改變,家人的互動也改變了?

(還是我看待他們衝突的態度改變了?)

總之,似乎有往我選擇快樂的決定更進一步。

 

「17 直視死亡,才能時刻活出生命」

其實這個觀念之前在教學生賈伯斯的演講稿時就有教過了,

都是要我們想著,如果明天是我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那我們今天還是會決定要做著和我們原本預計相同的事嗎?

「你應該體驗發生在身上的生命,而非你希望曾經發生的生命。

別浪費生命中的一分一秒試圖讓其他事情發生,而應該感謝你被給予的時刻。

難道你不了解,每分鐘你都越接近死亡嗎?」(p.202)

 

這部分,我覺得和「活在當下」的感覺很通,

我們的生命有限,要如何好好的運用真的是很大的學問,

可是一般人大多不太願意討論這個話題,

但是作者卻認為死亡才是我們真正的導師,

因為它教導我們去面對自己人生的課題,

去感受每一刻、追求自己夢想的路上也不忘感受生命,

如果你面前的人,是你此生能看到的最後一人,

你會用什麼樣的心情來和他交談呢?

這個觀念,就像日文的「一期一會」一樣。

如果是最後一次見面,那會是什麼樣的互動呢?

 

看完這一章後,

對很多事物的批評變少了,

對原本腦海中本來就討厭的人的惡意變少了,

對身邊親愛的人的耐心變多了,

對自己想做的事情的熱情提高了。

 

我們人的生命不長不短,

何必浪費我們的時間在這些瑣事上呢?

不愉快、討厭、憎恨的事總不可避免,但也沒有留著的必要,

如果我們的心被這些負面思想佔滿了,

那我們留下什麼空間讓我們享受我們真心想要的感受呢?

作者說,我們這短暫的地球之旅,是要來讓我們感受生命的美好,

我們也值得一切的美好,只要我們不要執著在負面的情緒上。

所以又回到第15章中的老問題,「你真心想要快樂嗎?」

 

看完了整本書,我的答案是,「是的。我很快樂。」

 

希望你也是。

 

One_more_kiss.jpg

 

 

 

 

 

arrow
arrow

    慢慢就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